在本届国青的防线问题上,这一直是关注的重心。实际上,除去彭啸和史松宸,国青的中后卫组合几乎没有其他替补选手可用。在小组赛第三场对阵澳大利亚时,久尔科维奇尝试让除了两名守门员和王昊斌以外的所有球员轮换出场,但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沙特国青,他们不仅将主力中锋放在替补席,也能够在关键后防球员吃黄牌后,及时替换上同样有实力的球员。事实上,沙特国青替换上场的球员,实力甚至优于被换下的球员。
反观中国国青,现状是前场的蒯纪闻和王钰栋具备一定的进攻能力,中场有依木兰,后防线上的队长史松宸表现较为稳健,除此之外则缺乏明显特点。这种问题在上一届国青的表现中更加突出,前场依靠艾菲尔丁和木塔力甫,后场则依赖胡荷韬和李昊,虽在八强战中与韩国队打得难解难分,但随着主力球员体能的消耗,局势最终被逆转。因此,期待有一年能看到国青的三条线上都有实力派球员坐镇,替补席上也有多名优质球员,才是我们重返世青赛的希望。
回想克劳琛时期的国青,董方卓和蒿俊闵甚至还没有稳固的位置。小组赛中,国青的表现虽在进攻端有所亮眼,防守端却鲜有亮点。在首场对阵卡塔尔的比赛中,仅小胜而归,防守问题暴露无遗。两个中卫能力不足,解围不够干脆,另外两个边卫也经常防守失位,易被对手突破。同时,中锋刘诚宇并不擅长背身进攻,这一缺陷在对阵沙特的比赛中被无限放大。他的习惯是接球后直接突击,基本没有背身进攻的能力。”
而中场的跑动不足也是问题之一,虽然依木兰在其中表现突出,却无法掩盖整体的短板。国青的中场往往习惯于静止接球,面对对手施加的压力时,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接应,传球失误频频。在对抗澳大利亚时,依木兰的轮休使得陈泽仕和张志雄的后腰组合遭遇掣肘,连续丢球被对手打进。沙特国青也显然对中国国青的表现进行了研究,开场便对依木兰的施压取得了明显效果。
尽管在第二场对阵吉尔吉斯斯坦时取得大胜,依然丢了两个球,中国国青的问题在于下半场表现不稳定,尤其是当中场主力如陈泽仕和依木兰体力不支时,球队的运转几乎停滞。面对沙特国青时,依木兰因体力不支而被替换下场,实际上已预示中国国青的结局。将球队的命运交给仅有中乙联赛经验的年轻球员,着实是一种风险。虽然依木兰具备成为中场大师的潜质,但在与亚洲主流球队的较量中,他的高水平赛事经验仍显不足。
尽管国青在小组赛表现令人期待,许多人对他们进入世青赛寄以厚望。在比赛前,各方均乐观地认为出线几乎已无悬念,普遍认为中国国青在实力上高于沙特国青。然而,这一看法未必全面,毕竟中国足球在亚洲的现状并不理想,作为小组排名最低的球队出线,面对强敌的局面始终是艰难的。这支国青虽在进步,但与亚洲主流足球的差距显然不是靠一批球员能弥补的。
本届国青的表现未能突破上届成绩,但所呈现的状态却截然不同。去年的八强虽有运气成份,而今年的八强则是实至名归,离重返世青赛也仅一步之遥。中国国青和沙特国青并不陌生,去年十月的拉练中,我们与沙特的第一场交锋战平,第二场则遭输,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心理印象。如今,面对实力不尽如人意的沙特国青却反被击败,实力的差距在一次次遭遇中显露无疑。
进入世青赛,突破亚洲,始终需要一代又一代的球员不断努力。尽管上届国青只有两年前的历史,此次胜利仅是在对阵实力最弱的对手上取得。我们不能期待在短短两年中,便涌现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在面对强敌之时,我们仍未具备战胜对手的实力。因此,“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在艰难的道路上,仍需不断拼搏与进步。